- · 《数理化解题研究》刊物[05/29]
- · 《数理化解题研究》征稿[05/29]
- · 《数理化解题研究》投稿[05/29]
- · 《数理化解题研究》收稿[05/29]
- · 《数理化解题研究》数据[05/29]
- · 《数理化解题研究》栏目[05/29]
数理化解题研究免费论文网(高中数理化解题研(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那时刘文家生活条件,比我们家好多了。他在学校住一个礼拜,周天从不回家,都是刘文的父亲,去学校送吃送钱,他说怕耽误学习。 实际上他在学校的
那时刘文家生活条件,比我们家好多了。他在学校住一个礼拜,周天从不回家,都是刘文的父亲,去学校送吃送钱,他说怕耽误学习。
实际上他在学校的那两天,基本不怎么学习,就是打篮球。他怕回家干活,那时哪家孩子都干活,尤其像他们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一身的力气,正是能帮家干重体力活的时候。两天放假能替换一下父母,让他们歇两天。
我四哥可是要回家的,能帮母亲放两天猪,让母亲好好地歇两天。母亲怕耽误他学习,都不让他回家,可四哥心疼母亲,每个礼拜都回家来。
而刘文不但不回家,让他父亲还得送好吃的。他父亲每个礼拜来,送的都有鸡蛋和鹅蛋。有的是淡的,煮熟的,还有的是咸的,也是煮熟的。他在全班级里吃得最好,而我家哪有那条件啊!四哥只能放假回家能吃到,家里有弟弟妹妹们,还有奶奶父母,他也是舍不得吃的。
对于刘文,他吃得好不算,穿得也不孬。他的衣服没有补丁,在学校里很突出的。
但他这个人,人缘不怎么好,说话难听,直来直去,同学们都烦他。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也有江湖的。
这也给他以后,踏上社会,埋下了,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种子。
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学习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而且擅长挑战难题,尤其是数理化学科,老师做不出来的题都来找他研究,他做题可以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也是因为他有这个特质,以至于后来跟随他大半生。
八二年刘文和四哥,同时考上大学,刘文报的是石油专业,而四哥报的是中文专业,而且学校没有刘文的学校名气大。但四哥毕业工作分配的好,进了市里一家体制内上班,一干就是几十年,退休工资也很高,生活很惬意。
而刘文的专业好,正是当地发展的初级阶段,前景广阔,有发展前途。
可是大学毕业以后,他走上了工作岗位,却不尽人意,给他分到了人事部门,恰恰和他本人资质相反,他是不擅长管理,他喜欢搞专研,跟他专业背到而迟。
他在当地城里工作了几年,把他调到外省马安山又工作了几年。在那里他也是混日子,不好好干。没事儿给同事家孩子辅导作业,要是遇到数理化书里的难题,他可是找到营生干了,不管是上班不上班时间,
扎进题里就解,尤其数学解方程,做完了,还给人家讲解,讲得神采飞扬,比老师还专业。就他这样的工作太态度,那个单位愿意要他,后来又调回原级单位,他还是我行我素,混了几年就胡里胡涂下岗了,后来还被单位除名了,老了连退休金都没有。
下岗的他靠着媳妇,打零工度日,整天无所事事。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大女儿上初中时,孩子回家说,同学都上辅导班,她也想上。
可他家哪有那笔钱,他豁然开朗何不自己辅导女儿呢。于是对女儿说道,不用上辅导班了,老爹辅导你。女儿不信他,他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辅导不好,成绩上不去,你再去别的辅导班,半学期为期限。
可在他的辅导下,他女儿的成绩提高得很快,本来她女儿,学习成绩就好,他辅导得有方,一跃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她女儿服了。他也成了家庭妇男,每天辅导两个孩子学习,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也省不少钱。
他女儿的老师很纳闷,觉得他女儿的成绩,提高得那么快,是怎么做到呢?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找她女儿问话,才知道是她父亲,在家辅导的,老师也觉得不可思议。
她女儿从普通初中,考上市里重点高中,成绩也都在班上数一数二,高考分数下来678分,考上大学,金融类专业。他的儿子2019年也考上985学校,打多少分,我没细问,总之两个孩子都很优秀。
要不说他,这个大学学历,是不白瞎了。好在两个孩子很争气,能多多少少,给他一些安慰。
两个孩子常年穿校服,几乎不怎么穿平常的衣服,因为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鞋子穿得很烂,才能买新的。
后来他一个大学时同学的出现,他的命运算有了点转机。
原来他女儿上高三时,她的同桌也是好友,经常听她说自己的功课,都是她父亲辅导的,从来没上过辅导班,也因为没有钱,家里困难,也上不起。说她父亲是重点大学毕业,又擅长理科数理化,英语也不错,父亲下岗没工作,就在家给他们姐弟俩做饭辅导功课。
她同学听了很佩服她的父亲。后来又听她说她父亲的名字。刘文女儿这个同学,经常对家里人提起,她同学父亲多么多么厉害,又叫什么名字,引起刘文女儿同学的父亲注意,女儿同学父亲说,刘文这个名字特别熟悉,他大学同学就有一个人叫这个名字,后来又让刘文女儿,到他家去一次,他彻底了解了,刘文就是他大学同学。
文章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网址: http://www.slhjtyj.cn/zonghexinwen/2022/120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