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再认识与再探讨(2)

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再认识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和化解遵循“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基本原则。在监管趋严和审计力度不减的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再认识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和化解遵循“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基本原则。在监管趋严和审计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的遏制取得明显的成效,但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逆周期调控力度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压力较大。甚至局部地区的基层政府呈现出无力化解隐性债务的情况。有鉴于此,有必要再认识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问题。

1.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质”与“量”两方面的意义。从“质”的角度看,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和逐步化解存量涉及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方式的重大变革,即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通常谓之为“开前门、堵后门”。实际上,就是要在融资领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行“政企分开”,实现“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企业债务不得推给政府偿还,切实做到谁借谁还、风险自担”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财政部网站。的新治理格局,以替代传统的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的投融资模式。这种“桥归桥、路归路”的融资治理模式是构建我国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和塑造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奠定基础。从“量”的角度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成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治理”的重要举措。若不加以限制,隐性债务的底数不清和无序增长必然成为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灰犀牛”,因此遏制其增量、化解其存量是防患于未然的必然选择。

可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无论从“质”的角度还是从“量”的角度看均是规范秩序、防范风险和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过程中,尽管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艰难曲折,也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至于隐性债务化解的具体路径、方法和节奏则可以与时俱进地进行适宜性调整。

2.要注重处理好化解隐性债务和防范隐性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就是要逐步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由大化小,直至最终清零。因此,化解隐性债务能够从根本上防范隐性债务风险。不过,如果把握不好化解的方式和节奏也可能反而会加速隐性债务风险的暴露或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转化为其他主体的债务风险,甚至转化为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

从目前全国各地进行的隐性债务化解路径来看,主要有:一是动用政府财政资金或可售性资产(如土地或特许权等)化解;二是通过充实转型中的融资平台公司(如城投公司)必要的经营性资产通过经营收益逐步冲释部分隐性债务;三是针对那些具有市场化营运潜力的隐性债务投资形成的资产通过转由市场主体经营并直接划转这部分隐性债务为经营性债务;四是在政策许可和法定债务限额有空间的情况下,将部分隐性债务通过置换的方式显性化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来化解。

从上述化解路径看,大多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是需要一定的时序空间消化的。例如,动用政府财政资金也需要与年度财政的收入能力相适应,补充平台公司经营性资产也需要与营业收入的现金流量相吻合。即使那些有市场化潜力的资产也要在条件成熟时才能适时转换,否则会成为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如果刚性要求在短期内大规模减少隐性债务规模,会加剧政府财政资源为清偿债务而产生的大规模流动性需求,反而有造成资金“断供”的可能性,加剧隐性债务风险。

3.防止隐性债务化解进程中可能引发的其他风险

归纳起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可能引发的其他风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隐性债务化解可能有弱化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相当部分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实质上是在化解期内政府现金流向债权人的回还过程。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扩大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尤其是专项债券融资)承担了较为明显的逆周期支撑作用。地方政府在此期间加大隐性债务的偿还力度,减少了地方政府当期用于扩大支出的财政资源,客观上具有顺周期性,冲抵了地方政府法定债务规模逆周期功力。如果在宏观调控决策的顶层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化解隐性债务的顺周期性,就很可能会出现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的情形。我们可以称之为化解隐性债务产生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弱化风险。近年来,作为考核积极财政政策效应重要指标之一的基建投资屡屡低于市场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隐性债务化解的拖累作用。

文章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网址: http://www.slhjtyj.cn/qikandaodu/2021/0727/684.html



上一篇:化解思维定式优化数学课堂
下一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研究

数理化解题研究投稿 | 数理化解题研究编辑部| 数理化解题研究版面费 | 数理化解题研究论文发表 | 数理化解题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解题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