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再解离骚兼论屈原思想的独特性(2)

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离骚者,犹离忧也”,是汉代典型的训诂方式,“离骚”和“离忧”义隔而通。下面说人在劳苦惨痛之时必然要哭告苍天父母,屈原作《离骚》是穷而生怨。穷即不得志。又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里只说怨愤、诉告,没有丝毫提及离别之义。司马迁没有单独解释“离”,大概是不言自明。“离”兼“罹”义,经传多借“离”为“罹”,自古通例。班固解“离骚”之“遭忧说”,实际上顺延了司马迁的说法,只是说得更加分明一些。因此,汉代关于“离骚”的几种说法实际上是两说,即“遭忧说”与“别愁说”。司马迁的评说虽更早一些,但并不完全客观。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下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2页。司马迁归纳前人著述之动机,认为屈原作《离骚》是心中郁结、发愤所为,从这一角度顺理成章地把“离骚”解释为“遭受忧患”。

整体看来,汉代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受时代因素影响很明显。自武帝起,儒学定为一统,诸家解说评论皆以儒家温柔敦厚的文艺美学思想为准,诗文创作都要符合《诗》之“《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的标准,刘安就是以这样的标准推崇屈原的*班固《离骚传叙论》引用刘安的评价:“淮南王[刘]安叙《离骚传》,以‘《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斯论似过其真。”见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1页。所引刘安之文同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至少这一段系司马迁照录刘安之语。。有意思的是,班固却是站在同样标准下批评屈原的,他说:“君子道穷,命矣……全命避害,不受世患……斯为贵矣……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崔富章:《楚辞集校集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到王逸之时,又回到刘安、司马迁的评价上来:“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屈原其辞,诚博远矣……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9页。而王逸的《章句》说解也因多附会经典儒家君臣之义而失其真。汉代训诂章句以求大义的方法本是求实的,也确实解决了屈原赋里大量的名词释义,但因始终规矩在儒家的文艺思想下,在章解大意、分析文章主旨乃至屈原思想上不免有些偏颇。因此,准确理解屈原赋的题义、题旨,还要从文本出发。

二、“离骚”与《离骚》

战国时期,论辩式散文已在诸子文章中出现并被大量使用,如《庄子》《荀子》。屈原多次出使齐国,与当时各派学者交流思想、品论大道,其作品也多以主题式展开。除《九歌》作为民间祭祀歌曲延续夏代乐曲名外,《天问》提出117个问题,上问天理、下问人事,就是向天发问。《九章》里的诸篇文章皆有此特点,“离骚”之旨也贯穿《离骚》全篇。

(一)“离骚”之义

“离骚”两字,《楚辞》从未并列出现。拆开来看,“骚”也从未单用过。“离”字不然。《离骚》全文“离”十一见,两处指植物“江离”:“扈江离与辟芷兮”*王逸、洪兴祖:《楚辞(十七卷)》,出自《四部丛刊(初编本 第97册)》,上海书店1989年版,第5页。本文所引《楚辞》文本皆据此本,以下出现不再说明。“又况揭车与江离”;两处为联绵词“陆离”:“长余佩之陆离”“斑陆离其上下”;一处为遭遇,即“罹”:“进不入以离尤兮”;其余六处均为“离别、分离”义:“余既不难夫离别兮”“判独离而不服”“飘风屯其相离兮”(出现2次)“纷总总其离合兮”“何离心之可同兮”。从使用比例看,作“分离”义之“离”显然使用频率要大得多。

《说文》:“骚,摩马也。”段注:“人曰搔,马曰骚,其意一也。‘摩马’,如今人之刷马。引申之义为骚动。《大雅·常武》传曰‘骚,动也’是也。《檀弓》注曰:‘骚骚尔,大疾。’若《屈原列传》曰:‘离骚者,犹离忧也。’此于‘骚’古音与‘忧’同部得之。‘骚’本不训忧,扰动则生忧也,故曰‘犹’。”*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67页。汉代训诂经传的词汇已经规范化、自觉化,司马迁用“犹”来解释骚之于忧,说明他明白这两者本不相同。用“犹”训词,表示两者之义本不同,乃是义隔而通。“骚”的本义是刷马,引申为摩动,又引申为骚扰、扰动,进而因扰生忧,所以“骚”可理解为因烦乱而心生忧愁。从理解“骚”的含义不难看出,作“罹”义之“离”和“骚”并不十分搭配。“离(罹)”是受到外界干扰,“骚”是心生烦扰。而“离(罹)”和“尤”是搭配的,“尤”也是外界的干扰。若将“离”理解为离别之离,与“骚”就很搭配。王逸将“离骚”解释为“离别之忧思”,正是其义。因此,从字面上理解“离骚”之“离”,作“离别”义要比“遭受”义合适得多。

文章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网址: http://www.slhjtyj.cn/qikandaodu/2021/0708/671.html



上一篇:我为书狂
下一篇:古诗鉴赏解题的几点注意事项

数理化解题研究投稿 | 数理化解题研究编辑部| 数理化解题研究版面费 | 数理化解题研究论文发表 | 数理化解题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解题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