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元人诗序之解题与类比刍议(4)

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元人诗序的类比 “类比”这个概念一般有两重含义:其一,类比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

二、元人诗序的类比

“类比”这个概念一般有两重含义:其一,类比作为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得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用这种推理方法推出的是或然性的结论,正确与否不能完全肯定。其二,类比是指写作上的论证、修辞方式。早在先秦时期,类比论证的方法与语言形式便已走向成熟,如《孟子》的类比论证、修辞就自成体系。我们要探讨的元人诗序中的“类比”,就是指论证、修辞方面的“与类似事例进行比照”,即古人所谓“比况”,如以“精金古器以比况君子”(《新唐书·牛僧孺传》)。具体来说包括两相作比、叠合作比、连类作比等情形。

1.两相作比

两相作比是元人诗序中最为简单的类比情形,即对两种人、事或物等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但就类比对象而言,也有简繁之别,这种类比情形也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先看王恽《闻丞相史公受开封之拜诗引》:

昔邓禹列侯,特参大事……云台图像,独端居诸将之先。伏惟开府相公佐翊勋高,封拜宠数,以今视昔,前后略同,养老乞言,典常尤异。伏自传闻之审,不胜庆幸之心,敢缀荒芜,式申颂祷。前监察御史王恽谨顿首启上。

序中的类比对象是邓禹与史天泽。两人分别为后汉、大元的开国元勋,出将入相,位高而不骄,尽忠亦恤民。两人虽相隔千年,却有很多相似性特征,正如序中所言“以今视昔,前后略同”。这种同类对象两相作比平易自然,符合普通接受心理。再看王恽《闽清汤池留题诗序》:“‘熙宁十年八月,赴福唐。元丰元年九月,被召还朝,往返皆经此,十五日南丰曾巩题’。仆以大元至元廿六年己丑秋按部来闽,与令裔孙冲子同事。明年秋,以理去官,与先生往还时月略同。旷世相符,有似非偶然者,摩挲藓刻,留诗而去。重九前四日,小子恽序。”王恽在序中把自己与二百年前的曾巩作比,相似点不少:两人都是入闽任职,都是秋来秋去,计时一年。途中又都经过闽清县汤池,都留题诗文。难怪王恽不由感叹:“旷世相符,有似非偶然。”从读者角度来看,作为后人的王恽自比曾巩,似有攀附前贤之嫌。但作者“摩挲藓刻,留诗而去”,也是追昔抚今,触景生情,且特意指出自己入闽为官,恰与曾巩裔孙曾冲子同事。有曾冲子为纽带,也就基本消弭了类比的“窃攀”之嫌。

在诗序中有意识地追攀前贤古人,从而进行人事类比其实是元人的普遍心态与作法。如方回《送倪耕道之官历阳序》:“吾友倪耕道应渊,与圣俞皆宣城人,其诗亦有圣俞之遗风。圣俞仕不达,号为‘诗穷’,而吾耕道穷又甚焉,年六十八始得为历阳教授。”方回这是把朋友倪耕道与梅尧臣两相作比。李冶《元遗山集序》把元好问与唐代二李(邕、白)作比,序云:“唐开、天间,李邕、李白皆以文章鸣世。邕之所至,阡陌聚观,以为异人,衣冠寻访,门巷填溢;白则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吾友元君遗山,其二李后身乎?始龀能诗,甫冠时,名已大振。寻登进士上第……”王义山《子惟肖诗稿序》把自己指导儿子王惟肖作诗一事与苏轼教儿子苏过作诗事相比。再看王恽《追悼参政李公仲寔诗序》:

至元丁亥二月十日夜,梦李参政仲寔再拜向予顾指所佩鞶囊曰:“吾平生尽在于此,他日会须累君,但不敢轻易发也。”既寤,怅然者久之,因追作此诗以见其神交之不昧也。昔李卫公见梦于令狐綯,恳其北还,綯畏其精爽,白于帝,得以归葬。今李侯明以后事来托,予老且闲,不知何所赖焉。

这是一篇记梦诗序。作者梦到朋友李仲寔以后事相托,醒后联想到唐代李卫公托梦于令狐綯之事,两相作比,既惊且疑。他的另一篇《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左丞相赠太尉谥忠武史公挽词诗序》是把自己受知于史天泽之事与唐代韩愈受知于董晋之事作比,两者的共同性在于:都是武将对于文人的知遇之恩。再看杨维桢《丞相梅诗序》:

至正二年春,江浙行省丞相朵儿只以清静宁一之治报于上,上召入宰天下,公拜命且行,顾瞻后庭,有手植穉梅一本,俾移植于明庆寺之殿阳。邦民聚观,载抃载舞,咸手加额曰:“丞相弃我去,是足以系吾人之思已,民见梅如见丞相焉。”于是僧古源采民之言以永歌之,挹之人士从而和之,凡若干什。昔召伯相周,布政南国,舍于甘棠之下,后之人思其德,爱其树, 而不忍伤,此《甘棠》之诗所以作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而《甘棠》之诗作;丞相之德布于江浙,而手植梅之诗作。若古源者,谓得古诗人之性情非欤?……吾见斯梅与孔老氏之植桧同无朽矣。[10]

文章来源:《数理化解题研究》 网址: http://www.slhjtyj.cn/qikandaodu/2021/0708/674.html



上一篇:日本词谱研究的新进展评原正树教授编森川竹词
下一篇:甘肃历代诗书类古籍文献题录

数理化解题研究投稿 | 数理化解题研究编辑部| 数理化解题研究版面费 | 数理化解题研究论文发表 | 数理化解题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理化解题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